- 王汉民;
<正>新中国成立以来,中国戏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,形成了创作实践与理论批评双向驱动的完整生态体系。剧作家以舞台为阵地弘扬传统文化,践行党的文艺方针;理论家通过评论阐释党的文艺思想,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。二者共同铸就了新中国戏曲事业的辉煌成就。本栏目特别策划“新中国戏曲批评与创作”专题研究,通过四篇论文从两个角度展开探讨:一、理论建构与改革实践罗金满的《陈贻亮:福建戏剧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传承》一文,深入研究了福建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陈贻亮。
2025年02期 v.23;No.90 1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696K] [下载次数:2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2 ] - 罗金满;
陈贻亮是福建乃至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,他的一生致力于戏剧创作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。从早期话剧舞台的探索到新中国戏曲改革的先锋,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新贡献,陈贻亮在戏曲剧目编导、话剧创作、戏曲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,对福建乃至全国戏剧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2025年02期 v.23;No.90 2-9+12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43K] [下载次数:3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3 ] - 李在超;
王评章是新时期福建戏曲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理论批评家。作为一名戏剧工作者,他一生的主要时间、精力都集中在福建戏剧创作工作的组织、指导上。他的戏曲批评,随着新时期福建戏曲的发展,从戏曲文学创作、戏曲剧种传承和戏曲表演三个侧面渐次展开,为戏曲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撑,总结作家创作,剖析剧作题材,关注剧种传承,重视戏曲表演。在戏曲批评中,他先后提出主体性、戏剧性、本体性的理论主张,加强了剧作家队伍的建设,引导、推动了福建戏曲的发展。他的戏曲批评建立在对福建戏曲的近距离观察的基础上,从而也具有当下性、地域性的特色。
2025年02期 v.23;No.90 10-18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543K] [下载次数:5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2 ] - 崔淑晓;
姚清水作为莆仙戏编剧,深耕戏曲创作四十余年,整理及编创近50部剧作。其作品主题多元,深刻探讨权力运作、命运抗争与伦理困境,艺术风格守正出新,叙事巧妙,人物塑造多维立体。姚清水通过戏曲创作,不仅推动莆仙戏艺术的发展,还广泛传播社会正能量,提升文化自信。其作品多次获奖,深受观众喜爱,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影响。
2025年02期 v.23;No.90 19-24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95K] [下载次数:6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3 ] - 王之;
王保卫作为福建知名剧作家,深受闽西红土地文化影响,创作多部红色剧作。他挖掘闽西革命历史,关注社会现实,通过戏剧艺术展现人性光辉与红土精神。剧作涵盖山歌戏、闽西汉剧等多种类型,具有浓郁地方特色。其中,《走出围屋》《松毛岭之恋》等作品广受好评,获奖众多。王保卫注重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,同时创新艺术形式,赋予红土精神新时代内涵。其剧作不仅传承红土文化,还引发对人性、信仰等议题的深刻思考,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与意义。
2025年02期 v.23;No.90 25-29页 [查看摘要][在线阅读][下载 1486K] [下载次数:4 ] |[网刊下载次数:0 ] |[引用频次:0 ] |[阅读次数:1 ]